最近今日头条一纸诉状把百度告上了法庭,其中一条证据是在百度搜索“今日头条”,排序第一的搜索结果,是由非正规稿源(百度旗下的自媒体平台“百家号”)于2017年12月中旬发布的“旧闻”(今日头条被要求整改的文章)。排序第二的搜索结果,是“今日头条官网”,却用红字标出警告:“提醒:该页面因服务不稳定可能无法正常访问”。 我看了下最新的百度移动端搜索结果,官网的红字警告已经看不见了,但是百家号仍然排在自然搜索结果的第一位: 其实这件事从我的角度来看,应该各大四十大板,放足球场上就是一人一张黄牌,为何,且听我慢慢道来: 1.首先,今日头条的移动端网站对搜索引擎非常不友好,不要说百度了,360,搜狗上搜索今日头条的M站也是类似的结果: 百度上搜索m.toutiao.com的快照,依然有服务不稳定的提示 甚至打开快照里面一片空白。 而360和搜狗的快照结果如下 看到这里应该大概能猜到为什么百度排名差,因为里面没有内容呀,就一个图片和一个引导下载APP的按钮,对于搜索引擎的爬虫程序来说实在是看不懂啊,相比百家号里面图文并茂的内容(如下)当然是没啥优势了。如果我是今日头条的SEO的话,可以考虑好好优化下移动端的首页,增加些文本内容以及关键词的覆盖,相信凭官网的权重击败百家号问题还是不大的。 2.反过来再说百度,其实类似今日头条移动站的这种情况很常见,很多主推APP的企业网站也几乎都长这模样,不过一般来说官网优化不好的话,应该是百度百科排在首位呀,况且今日头条也是有百科词条的,为何让一条百家号的网站排在第一位,实在有点难以理解,如果抛出百度主观因素的话,我只能认为百度在移动端给了百家号相当多的额外权重 我们再来仔细看看百家号的这篇文章: 里面的内容看着也是相当之假,你要说出自百度公关的手笔我也是毫不奇怪,要说百家号内部关于今日头条的信息少说也有上千,为何单单选择这篇怼今日头条的文章呢,比较奇怪。 另外还有点我很疑惑的是,在搜狗移动端搜索今日头条,今日头条官网排第一位,而排第二位的竟然也是这条百家号的文章。。。。 好吧,最后总结下,抛开双方在商业上的利益冲突不论,今日头条本身移动端SEO优化得很差,导致官网被百家号压制,技术上是讲得通的,只不过为什么会被这样一篇的百家号压制,我是怀疑有点百度自己动手的意思。且看后续事件如何进展吧。
图解分页对搜索引擎爬虫抓取深度的影响
原文地址:https://www.portent.com/blog/seo/pagination-tunnels-experiment-click-depth.htm We’ve all seen pagination links — those little numbered links at the top and bottom of multi-pagecontent. They are used on blogs, e-commerce sites, webcomics, gallery pages, SERPs, and multi-page articles. 我们都看到过类似下图中的分页链接,在页首或页底出现的指向更多页面的链接,在各类型的网站上都能看到 从用户角度来说,分页链接没啥可聊的。如果目前在浏览第一页,而你想要去到第二页的话,点击“2”(或者下一页),没什么问题。但是对于网络爬虫来说,会变得有点复杂。 上图是从爬虫视角访问某网站的效果图 爬虫基于已经爬取过的链接去寻找新页面,因此一个页面要被爬虫发现至少需要其中一个指向该页面的链接已被爬虫抓取过(也有例外,直接提交和xml地图就不需要指向链接) 对于树状结构的网站来说,很好理解。爬虫先访问首页,然后获取首页上的一级列表页链接,再获取一级列表页上的二级列表页链接,最后到详情页面。这样最多三个链接,爬虫就能访问网站上的任意一个页面。 但是如果是分页内容就会遇到问题 只有下一页链接 假设网站上有200个页面,我们把它们按顺序命名为1号到200号页面。 在第一种情况下,每个页面底部只有“下一页”的链接。如果你现在在第一页,点了下一页链接会转到第二页,继续点回到第三页。如果一直重复点,最终会来到第200页。 从爬虫角度来看,效果如下上图中每个点代表一个页面,两点之间的链接标明上下游关系(大一点的是上游,小一点的是下游页面)。这张图主要说明的是第一种分页方式效率极低,原因如下: 1.当内容页埋藏极深的时候,也给了搜索引擎一个强烈的信号,就是你觉得这个页面不重要,因此搜索引擎的爬虫也不会频繁访问这个页面,可想而知排名自然也不好。 2.如果其中任一个页面出现问题(例如服务器故障),爬虫就无法访问出错页面下游的所有页面。 3. 无法并行抓取。也就是说,同一时间爬虫只能访问一个页面,不仅会降低爬虫抓取速度,也会影响爬虫的覆盖深度。 4.用户也许永远不会访问最深层页面。在这样的翻页结构下,即使用户想访问之前的页面,估计也会在无数次点击后放弃。 如何来改进呢?要不要试试 增加“末页”和“上一页”链接 我们来对分页做一些微小的调整: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末页 主要的变化在于增加了“上一页”和“下一页”链接,这两个链接给了爬虫访问更多页面的入口,前可进后可退。从爬虫角度来说,新的翻页结构效果如下: 只需要101个链接就能触及到最深层的页面。现在爬虫有了两种抓取路径可选,一个是从第一页到第101页,另一个是从第200页到第102页,相比第一种分页方式,效率提高了一倍,不过还有改善空间。…
优化品牌搜索的重要性
原文地址:https://searchengineland.com/importance-targeting-branded-searches-287377 搜索营销从业者都很清楚投放非品牌关键词的重要性:优化高搜索量的非品牌类关键词可以给网站引入大量访客。 然而与此同时很多品牌主忽视了品牌搜索投放的意义,其实通过实施品牌投放和非品牌投放融合的策略,或许可以带来更优质的商机和更多的转化。 品牌搜索在消费者行为旅程里的角色 对许多知名公司而言,品牌词是关键词来源中的大头,用户如果已经开始搜索品牌名称或者产品名称,其实以为着已经更靠近销售转化了。Google提供的数据显示,品牌词的转化率足足有非品牌词的两倍之多,所以品牌主完全木有道理削弱在品牌搜索上的投入。 举个例子,我想送朋友一个运动监测设备,是更有可能搜索 “best fitness tracker for men,” 还是 “best Fitbit for men”呢(备注:fitbit是运动监测领域的知名品牌,有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等相关产品) Google的关键词工具显示,后者更高。由于Fitbit的品牌知名度,搜索品牌词的量比搜索通用产品词的量还要庞大,这也会让搜索引擎意识到品牌的威力,从而会在搜索结果展示和关键词广告出价上反映出来。 然而品牌主要想提升转化率,也需要围绕用户营销的全路径展开,你得先知道用户是如何找到你的产品的,才能针对性优化品牌搜索词,否则你就白白把一大块蛋糕让给了竞争对手以及评测类网站。 在营销策略中整合品牌搜索思维 有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海量的品牌词搜索量作为靠山,常用的搜索营销手段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付费搜索和自然搜索都会受益,例如搜索品牌词之时,搜索引擎会给官方网站更高的排名,和更好的展示样式。 自然搜索 官方网站的首页、产品列表页一般都会排在品牌词自然搜索结果的首位。标题和描述标签需要放入品牌相关的关键词和文本,来清晰明白地告诉消费者这就是官网,快来点我吧。 所以自然搜索的目标首先是主导首页结果,获取最高的排名。此外,品牌网站除了关注用户在购买前会搜索的关键词,还得重视购买后他们会搜索哪些词。 在购买之前,用户会搜索品牌名称、品牌测评、品牌价格、购买方式地点这些关键词,覆盖这类关键词有助于促进用户尽快形成转化。 而购买之后呢,用户会搜索 品牌使用教程、使用方法、清洁方式、维护说明、售后方式、联系电话等等,这类词也需要在官网里有对应内容的承接。 所有和品牌相关的搜索词分布于消费者转化路径上的不同阶段,如果合理优化,是对提高转化率大有裨益的。 付费搜索 付费搜索毫无疑问是获取有效商机的重要渠道,另外也有助于在搜索结果里面霸占更多位置。即使你的官网在自然结果里已经排名首位,此时再投放广告会有助于提升点击率,带来额外的增量。而且对品牌主来说,品牌词的成本往往较低,竞争也没那么激烈。 付费搜索在投放品牌词时,可多利用扩展样式给用户提供额外的信息,例如短链接、商品橱窗、泛品牌等等搜索引擎支持的样式,能再多覆盖一些搜索结果里的面具,尤其是在移动端。 而且Google会把扩展样式的应用计入质量得分,因此合理使用这些样式有助于拉升竞品投放你的品牌词的成本,给自己挖好了一条护城河。 其他品牌搜索注意点 除了上述的SEM和SEO在品牌投放时的技巧外,还需要重视一下几点“” 1 自然搜索结果中的sitelink: 如下图所示,这些sitelink不仅增加了展示面积,也有助于用户更好地访问网站人页面,搜索引擎对是否展示sitelink有着决定权,但是品牌方可以通过提交网站地图、合理规划结构来提高自己的sitelink展示概率。 Apple的官网在搜索结果里就有着6条sitelink外加一个显眼的搜索框 2.如果是实体品牌,添加地图结果也是很有必要的 3.如果官网已经有内部搜索的功能,想在搜索结果里面展示搜索框,可以参考google的建议( per Google’s guidelines.) 4.Google的Knowledge Graph…
百度搜索结果的几个变化
长期以来翻译文章,翻译水平也不咋地,另外翻译的都是Google的文章,对百度优化固然有参考,但毕竟环境相差太大,再说输入久了也得输出不成。今天写一下我观察到的百度搜索结果的变化: 1. 百度搜索结果精选摘要 在搜索部分疑问类关键词时,百度的首页会在第一位展示一个矩形内容,同时占据一个自然结果的位置 在右下角会标明内容的来源(我见过的有百度百科和百度知道),以及报错按钮,如果用户觉得内容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或者相关性不强,可以点报错反馈给百度 百度官方有对此结果的解释(tupu.pae.baidu.com/deepqa/answer?query=soft_5219870623) “精选摘要从哪里来? 这个精选摘要是百度通过程序从原始网页中自动提取出的。对于您提交的具体问题,自动程序会从网页中寻找可能回答您问题的答案摘要, 并展现在第一位,从而进一步提升您获取信息的效率,希望您能喜欢这个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这段摘要本质上还是百度从相关页面中抽取得来,观点仍然取自原始网页,不代表百度的立场,如果该内容有问题,您可以通过点击卡片上的“反馈”告诉我们。 如何让我的页面出现在这里? 抱歉,目前还没有渠道可以让站长提交内容出现在这个位置以及修改这里的内容,这些都基于我们的算法自动提取出来的,其基础还是用户搜索内容和网页内容的相关性。后续我们不排除和权威机构以及优质内容生产方合作,引入更多权威优质的内容” 我想了一下百度这样做的意义,可能会有以下几点: 1.对用户来说,不需要点击搜索结果就可以获取解决方案,体验更好 2.但是对其他首页搜索结果来说,可能获得的流量就会减少。。。 3.对百度的广告营收也会有影响 所以从用户角度来说是利好,对站长及广告主可能就是利空了。 话说回来,这个样式其实Google早已有之,叫做Featured Snippets,也叫作Position 0,如下图: 目测Google的Featured Snippet 覆盖的关键词更多,且覆盖的网站类型也更广,展现的样式更丰富(图片、表格、文章、知识图谱等等)。重要的是不占用自然排名本来的十个位置,不过话说回来,如此明显的展现方式,点击率不低也难啊。 推荐一篇moz的文章,介绍Google是怎么选取页面展示在这个位置的(https://moz.com/blog/game-of-featured-snippets-how-to-rank-in-position-0),大概还是要靠点击率点击率点击率啊! 2.百度移动搜索结果中的“您可能还想要” 应该也是从17年起,百度移动搜索结果在正常的结果下面,出现了“你可能还需要”的模块,如下图: 与上面结果的区别在于没有关键词飘红,有意思的是还分了几个小模块:“相关术语”、“小妙招”、“随便看看”几个区域,加起来也有8条结果,占的区域相当明显,有时还会挤占上方自然结果的位置,如下图: 嗯这就意味着本来8-10的自然结果有一定几率没有机会展现在搜索者的面前,排名靠后的网站压力山大啊。 我观察了一下,基本上是疑问类的关键词比较容易触发“你可能还想要”的结果,顺便跑了下130个关键词,发现有62%的关键词搜索结果都有该结果,这个数字还是相当可观的。 想了想百度这么做的意义可能有几点: 1.给用户更多选择,推荐更多解决方案,命中用户需求的概率也会大一点 2.这一模块可以作为标准来测试网页,点击率高,用户互动多,是不是页面在其他关键词的搜索结果中排名也会靠前 嗯,不过在搜索的时候也发现一些和原关键词相关性较低的内容,如下图, 还是蛮好奇这些内容的点击率如何?百度是如何利用这些数据的 ,哈哈只能自己yy了
SEO内容营销策略 – 从关键词到优质内容之路
原文地址:http://www.digitalexaminer.com/seo-content-strategy/ 进入到2017年,想在Google上获得持续的自然流量,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创建SEO内容:这里所说的SEO内容是指能获取排名和流量的内容。 SEO内容之所以能提升自然流量,因为这些内容都是从关键词衍生出来,背后都是目标用户实打实的需求,SEO内容涵盖的话题也是和你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息息相关。 SEO内容策略的核心点在于切中合适的内容话题,这些话题需要涵盖相关性高,潜在意愿强的关键词。本篇文章会详细阐述从选择关键词开始,到如何转化为SEO内容,最后持续稳定地输出SEO流量这几个阶段的做法。 目录 挖掘目标关键词 关键词分析工具及教程 竞品网站分析 构建关键词列表 List Building in Action 设置KPI Scrubbing Your Keyword Lists 从关键词到内容 Intent Dictates Content Type Mapping Keywords to Topics How to Determine User Intent Targeting Multiple Keywords in One Content Asset Topic Ideation and Brainstorming Tips and Tools Prioritizing Content Topics…
大型网站SEO基础系列 – 维度导航
原文链接:https://moz.com/blog/large-site-seo-basics-faceted-navigation 对于企业网站来说,尤其是电商网站或者分类网站,常会使用多维度导航的结构,这种结构能帮助用户更好地筛选出所需要的结果。然而对SEO来说,却是个噩梦,我之前服务过的客户,经常有由于多维导航而导致的数以百万计的筛选页面链接产生,而且还是可抓取可收录的, 之前有不少帖子深入研究过这个问题,这篇文章介绍了多维导航对SEO的具体影响(https://moz.com/blog/building-faceted-navigation-that-doesnt-suck),我也写过一篇文章http://www.86i87.com/2013/06/21/crawler-resource-distribution/ 本文想解决的是把梳理这一类现象,并且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我们面对的核心问题其实是:“有哪些方法可以影响Google对页面的抓取和收录,以及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简要回顾多维度导航 一句话概括,多维度导航是指网页上存在根据一系列属性(属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筛选结果的导航形式。以下图为例,通过处理器类型、屏幕分辨率、外壳颜色等不同属性来挑选笔记本电脑,这样的展现方式就是多维度导航 由于每种可能的排列组合属性的方式都会生成一种URL,多维度导航给SEO带来了几个问题 1.产生了大量的重复内容 2.消耗了有限的爬虫资源,而且返回给搜索引擎错误的信号 3.稀释了链接权重,同时链接权重传递给了本不该获得权重的页面。 来点具体的案例 看看一些多维度导航在网站上具体实施的例子以及对SEO的影响,你就知道为何要重视这个问题了。 Macy’s 在Google上搜索“site:https://www.macys.com/ black dresses”, Macys网站上符合这个条件的商品有1991个,然而Google却收录了12000多个页面。原因在于多维度导航设置的缺陷,可以从SEO的角度修复 Home Depot 再来看看Home Depot这个网站,搜索外开门会找到8930个页面,真的有必要让搜索引擎收录这么多相似产品的筛选页面吗?其实未必,当然也可以通过下面介绍的方法修复这个问题。 对于大型电商网站来说,这样的情况还真不少,我想说的是,其实这些网站在多维度导航这件事上还可以做得更阿基SEO友好一点。 多维度导航SEO解决方案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哪些内容需要被收录,哪些则是要避免收录的,以及如何达成这两个目的、我们来看看咱们手头都有哪些武器? “Noindex, follow” Noindex标签是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方案,该标签唯一的作用就是告诉爬虫别收录这个页面,因此对避免收录这个目的来说相当有用。 不过,虽然使用Noindex标签可以有效减少重复页面收录,但仍然会消耗爬虫资源,以及这些重复页面会接受链接权重,因此有效页面能获得的权重就会减少。 操作实例: 以上文提到的Macys网站为例,如果想收录“black dresses”页面,但是不想收录“100元以内的black dress”页面,在后面的筛选页面里面添加noindex标签就可以了。不过爬虫资源和链接资源的消耗是无法规避的。 Canonicalization 使用Canonical标签也是常见的应对方法。Canonical标签的意义在于告诉Google爬虫这一类页面相似度很高,只需要抓取网站返回给你的标准版页面就可以啦。Canonical标签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解决重复内容的问题,而且链接权重也会被集中到标准版页面,看起来是个不错的方案。 可惜的是,Google爬虫的爬行资源还是会被消耗。 操作实例: /black-dresses?under-100/ 可以设置canoncial的URL指向 /black-dresses/.既解决了重复问题,又解决了链接权重分散的问题。 Robots.txt屏蔽 禁止爬虫抓取这部分筛选页面当然也很有效。好处是:速度快,操作方便,并可以自定义拼比页面。不过还是会有不好的影响:首先屏蔽之后,链接权重就好像被黑洞吸进去一样,彻底没有了;另外,有的时候Google也不会遵守Robots协议。比如下图,就是被Robots屏蔽的页面依然会展现在搜索结果里。 操作实例: 在Robots.txt中disallow *?under-100*…
通过实验解密SEO
原文链接:https://medium.com/@Pinterest_Engineering/demystifying-seo-with-experiments-a183b325cf4c SEO一直以来都是Pinterest快速增长的源动力之一,然而,在Pinterest这个体量下面,再去挖掘靠谱的SEO策略可不容易。一般来说,SEO的策略就是不断测试,然后抱希望其中某个奏效。可能今天流量高,明天流量差,然而你却不知道背后的触发机制,这也是人们常常觉得SEO相比技术来说更不可控的原因 我们的SEO目标是帮助网民去发现Pinterest,同时享受它作为一个可视化书签工具所能提供的服务。随着经验的累积,我们发现唯一能够验证改动是否可以正向引导用户行为的方法就是AB Test,然而SEO这个维度还没有类似的工具可以测试搜索引擎的行为,因此我们自建了一个SEO实验框架,目的是把“不可控”的SEO变成一门确定性的技术。 建立SEO的实验框架 以这个实验框架为依托,我们打算打造一个测试工具,来精确地衡量任何内容上的修改对SEO以及用户增长的影响。 这个工具由三个独立的模块构成: 1.实验以及实验组的配置模块 2.对每个实验组的流量分析模块(Pinterest通过计算来自搜索引擎的独立回话衡量SEO流量) 3.可视化的报表模块 和AB Test 通过区分用户来实验不同,我们的SEO实验框架是通过区分页面来实现。举例说明,一项实验中有50%的页面被分为实验组(添加了SEO的相关改动),另外50%就是测试组,通过URL来去区分页面的所属组别 ‘enabled’ if hash(experiment_name + page_url) in enabled_group_range ‘control’ if hash(experiment_name + page_url) in control_group_range 在URL里面加入实验的名称能够保证实验页面的评价分配,以及在不同页面的基数下同时运行多个SEO实验 一旦实验配置好开始运行后,就可以通过比较流量来衡量实验效果。 如上图所示,实验开始前两组页面的流量并不相同,实验组比控制组的流量更高一些,原因是部分页面本身流量就比其他要高,跟如何分配页面到实验组里面并无关系。为了消除这种影响和不同时间节点的流量波动,我们对数据做了下图所示的处理,这下可以明显看出实验组的流量有所改善。 通过比较实验前后的流量差异,可以评估实验的效果。上图所示的两条虚线间的距离代表的就是实验带来的平均增长或者平均损失。 我们学到了什么? 执行SEO方法数不胜数,网站地图、外链建设、搜索引擎优化网站的设计等等,然而对不同的产品,不同的页面包括不同的时间段,成功的SEO策略往往大不相同。识别出对应case的最佳SEO策略可以帮助用有限的资源快速成长。在SEO实验框架的帮助下,我们发现很多广为人知的SEO策略并不适用与Pinterest,反而是一些我们没有信心的做法给了我们不小的惊喜。 举个例子,有一次我们发现Google网站管理员工具检测到了有一类页面有大量的重复标题,标题模板是这样的 “{board_name} on Pinterest,”。众所周知,标题标签是影响SEO的重要因素,我们想确认为每个页面设计独特的标题是否能够带来流量的增长,因此运行了一个实验,通过在标题标签里面添加点赞数,类似这样 “{board_name} on Pinterest | ({number} Pins).” 然而结论是流量没有明显变化。 那对Pinterest来说该使用什么样的SEO策略呢?Pinterest包含了数以百亿计的Pins,但是文字描述却大大缺乏。我们假定在上述页面上添加更好的文字内容能解决问题,使用了一个相对简单的方法来改善文本描述,也就是选择图片相同的Pins里面,更具描述性的文本添加到现有的内容之下。这个实验的结果要大大高于我们的预期,也给了我们动力在文字内容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去研发,诸如可视化分析这样的更复杂的基数,后续的一系列测试,最后给我们带来了将近30%的流量增幅。 以数据来驱动决策 在大多数case里面,我们的经验是,一般测试开始后一两天就能看到效果,区别是有点实验需要一两周后数据才会稳定。这个结论不仅帮助我们更快推广成功的实验结论,也帮助我们尽快停止失败的实验。比如下面这张图: 我们有个项目是通过Javascript提高网站速度 ,这个测试的目标就是来确认是否这样改动会对SEO造成负面影响,最开始的一两天,我们观察到了流量的下滑,当我们想的是也许需要给爬虫更多时间来调整和适应,就继续让实验执行了下去。不幸的是,不仅流量没有恢复,事实证明这个实验终止得太迟了,在实验结束后差不多花了一个月,实验页面的流量才恢复到实验前的水平。当然这个实验本身很失败,但也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之后面对类似的情况该如何处理。还有一点更为重要,通过实验来确保非SEO项目的上线不会对SEO造成负面影响。 上述实验失败了,但是也避免了一种情况的发生,那就是流量大幅下跌,却不知道原因。因此,在Pinterest内部,不管是页面布局的调整,Head标签的修改,注册模块的更新等等各项项目在上线前都需要通过SEO实验框架的测试。…
Etsy的SEO标题优化分享: 实验设计和因果推理
via https://codeascraft.com/2016/10/25/seo-title-tag-optimization/ Google和Bing是Etsy(美国一家销售创意商品的电商网站)的 主要流量来源渠道之一,长尾类型的商品对SEO流量的依赖更深。因此Etsy网站的SEO优化相当重要。 我们希望SEO的策略是由数据来驱动,从而确保我们的改动能带来正面效果。Esty经常运行各种测试来优化用户的浏览体验和购物体验,因此自然而然的,我们也想通过测试来提升SEO的表现。然而在站内测试自己的页面和设计相对来说不难,通过试验来衡量页面的SEO效果,要复杂得多。因为有很多不可控因素。 为了克服这些难点,我们首先设计了一个测试体系,一边去有效地评估页面改动对SEO数据的影响,本文就是对SEO实验的方法论,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我们对应的处理方法的一个简述。 实验方法论 我们其中的一个实验是这样的,首先我们假设这样一个前提成立:修改在搜索结果里面展示的页面标题能提高页面点击率。Esty有一类百万级别的页面,这类页面是基于用户贡献的内容而生成的,而且这些页面当前最主要的来源就是SEO,因此很适合做这个实验。 下图就是做SEO标题测试的模板,我们设计了六种不同的标题方案。 这个实验其实是受Pinterest和Thumbtack的相关实验所启发,首先对页面进行随机分组,不同组的页面使用不同的标题,通过分析测试组和控制组的SEO流量变化,来评估哪种标题最为有效.我们在实验中设置了两组控制组让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 抽样结果 在确保样本量足够达到数据分析标准的前提下,我们,我们每一类页面都抽取了一小部分页面。 由于单个页面的访问量波动较大,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每类页面抽取了1000个左右以便能迅速看到分析结果。而且在实验开始前就把页面分成了不同的组别。 为了能让测试组之间更具参考性,我们使用了分层抽样,这样可以让相似的页面能尽可能地分在同一组内。 我们查看了所有测试组的统计数据,计算每月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为了确保测试准确性,还运行了T-test,所有测试组都通过了这一测试。 评估因果影响 尽管这些测试组在实验开始前,差别并没有达到统计显著性的差异,但是还会有一些微小的因素会影响实验后结论的推理。比如说,测试组XYZ 相比较控制组B有增长的趋势,但是如果在实验开始前控制组B的流量就比测试组XYZ好呢? 因此,仅仅去比较两组的差异并不是最好的分析实验效果的办法。 一个常见的解决方案是计算测试前和测试后数据的差异,并计算 不同组别的差异进行分析。不过这种方法可能会产生两组数据,因为要把测试组分别与两组控制组相对照分析。因此我们觉得采用贝叶斯结构化时间序列(一种机器学习模型)来创建一个合成的控制组,整合两组控制组的信息,这样可以获得更清晰的结果分析。 贝叶斯结构化时间序列分析过程中,首先使用实验前的数据来训练一个机器学习模型,用每个测试组实验前和控制组之间的协方差数据来预测实验后的数据,一旦模型训练好了之后,可以用来为每一个测试组生成假设的、合成控制组 ,用来模拟如果没做实验可能会发生的结果。 本次实验中采用的因果影响分析使用的Google提供的CausalImpact分析包。 结果 实验开始几天后,我们就开始分析数据。有意思的是,有些改动非常细微的标题能带来流量上相当明显的变化。 有一些测试组流量增长显著: 另一些测试组没什么变化. 还有部分测试组,流量有明显下降的走势 A-A 测试 本次实验中的两组对照组,在实验前后流量没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 试验后批量上线验证 我们找到了表现最佳的标题之后,所有测试组都应用了这个标题方案。其他组别同样有着相似的流量提升趋势,同时分桶数据之间的方差消失了, 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实验结果。。 基于这样两个事实: 1.两组测试组实验前后流量没有变化 2.其他测试组应用效果好的标题之后流量也有增长 很好地验证了我们的实验结果。 讨论…
人人都能成为SEO驱动师
几年前,我参加一个SEO的业内会议,有个话题触动了我,尽管当时我还年轻,但其实在行业了已经有些经验,正在摸索进一步成长的方向。在会议的互动中,大部分嘉宾分享了各自如何和品牌合作推动项目的经验,有个哥们使用了“SEO Enabler”这个词来评价我的方法。 我喜欢这个概念,因此之后在分享和品牌工作的案例之时,就自称SEO Enabler。几年后,这个名词不仅变成了一个关键的区分标志,也形成了一种方法论,让我帮助推动品牌主获得自然搜索的成功,有些甚至是我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这是我给出的定义: SEO Enabler: 一位能打破部门界限和障碍,通过给全员和全公司分享SEO理念,推动SEO介入每个项目的早期,而不是让SEO变成一个艰深晦涩的行业,只有少部分人能给参与或者给出建议,从而获得成功的SEO策略分析师。 这件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但是能带来令人兴奋的成果,而且是稳定的,可成长的,自然的成绩。 Here’s what it takes 不管你是公司内的SEO,独立的咨询师或者在Agency工作,大多数情况下,你会跟不同的Team和部门合作,有时这些部门的目标会和SEO的目标相悖。下面这些建议是我觉得对于SEO来说,在项目推动遇到障碍、问题或者和某些同事产生冲突之时,让部门准许或者愿意推动自然搜索策略,最为重要的一些事情。换言之,也就是一个SEO Enabler如何让部门认同品牌SEO策略,支持SEO策略,最终从SEO策略中受益。 1.工作中的激情和同理心 不要觉得这是句老生常谈的话,让我来解释一下。 如果你不了解合作的品牌产品或者服务就去推广,肯定是没啥胜算的战役,至少是没啥意思的工作。我们都希望工作中多些趣味,不是吗?更重要的是,最高效的SEO对潜在的机会有着非常敏锐的感觉,为了锻炼这项及你呢个,你需要深入理解 和欣赏你推广的对象。 尽管我会接受挑战,去和我完全不了解的品牌合作,看看效果如何。但我更确信,和我更熟悉甚至使用过的品牌合作,给出creative ideas会容易得多。另外,充满激情的工作会感染你的合作伙伴,也能有效地发动大家支持你工作。 不过,我们大家基本都没有这么奢侈的条件,可以选择客户,特别是对在agency工作的SEO来说。可以分享的技巧在于,是你需要对每个合作的品牌主找到你感兴趣的点。 举个例子,我的一家品牌客户是提供SAAS产品的,看起来软件品牌没啥我感兴趣的点事吧,但是,他们是一家Elearning的软件品牌,教育毋庸置疑是我的兴趣所在,也能让我产生热情。合作七年后,这个品牌已经成为我最喜欢也是最成功的一家品牌合作伙伴了。这也是一段奇妙的体验。 在我职业生涯初期,也在Agency做过SEO,当时一个客户是卖成人纸尿裤的,我该怎么推广呢,答案是通过同理心做营销。 Empathy:从他人角度理解或者感知的能力,也就是换位思考的能力。回到上一个客户,假设自己是失禁而需要使用纸尿裤的那个人,他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以及他家人的生活会有什么情况发生,这些都能触发一长串idea,关于消费者故事,关于品牌,最终找到提高搜索曝光度,网站流量和营收的策略。 2. 理解SEO之外的商业模式 从SEO角度来看,可能会考虑下面这些事: 1.提高排名和自然搜索流量 2.提高自然搜索的转化率和营收 3.创作更多优质,对用户有价值的内容 4.提高搜索词和页面的相关性 5.解决重复内容的问题 6.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抓取错误,404,页面加载速度过慢等等) 7.以及其他关于SEO效果的事情 可能写下去会有超过100条关于SEO的工作内容,当然对SEO Team来说都非常重要,但是你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没有?更大的商业目标是什么? 如果你的答案是,”想过,更多利润”,也许你还得再深挖一下,想清楚这个非常关键,原因在于: 1.可以帮助你理解内部的资源分配和重点项目,可以更好的协调SEO项目,或者当商业层面优先级更高的项目插进来之时,可以有准备好的预案。 2.对整体的商业目标理解得越深刻,SEO就更容易帮助商业目标的实现。 下面的几个例子,是从我的实际工作经验里面总结的,都是有关于SEO帮助实现了更高的商业目标。 商业目标:找到新的合作伙伴 当我听说一家大公司给我的saas客户发了标书,客户公司里面的人都很兴奋。我马上开始思考SEO怎么配合这个项目。当时我给客户的信息大概是这样的: 我听说你们开始准备XYZ这个项目了,我想一起探讨下什么样的新广告形式有助于传递贵公司正确的信息,如果您觉得这个思路行得通而且也有时间,我愿意叫上SEO团队,内容团队和PPC团队,任何能帮助获得这个项目的成员一起来参与。 对方回应:太棒啦,我三点钟约你开会 会后也给出了很多棒棒的创意,最终在投标中该公司取得了第一的好成绩。 我们通过增加更多b2b相关信息的广告投放(针对对方核心管理层的地域投放),根据对方的潜在需求调整页面内容。与此同时,我们还安排了部分开发任务来提升saas网站的专业视觉,以及招标方可能在意的因素(类似于创新和客户满意度这些) 我们聚焦在调整搜索结果里面的品牌展示(广告,标题,描述等等),以及所有网上提到客户的地方进行调整(官网,博客,社交媒体等等),如果我们没有介入,很可能不会有这些改变(或者更迟点才会开始推进) 商业目标:提高市场占有率 非常常见的目标,但是我们的方法需要更加具有针对性。 有一次,我服务的客户想要确认一个领域内的核心玩家,通过分析SEO的指标(流量,排名,链接资料,网上的互动率,口碑情况等等),我们形成了一套策略,去和一个特别的influencer合作,来维护一个内容丰富,SEO友好的博客网站(客户所有),这个博客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技巧和教程资料,并且完全免费,只是在内容里稍微为客户的品牌背书。…
关于转化率优化,这十条观点也许会颠覆你的认知
自从有网站以来,大家就开始了对转化率优化(CRO)的研究,之前大家的分析重点放在了页面元素的优化上 – 标题,文案,行动召唤,表格以及设计,以期提升转化率 优化页面本身元素对提升转化率固然有效果,但除此之外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当然有! 有一些可以足足提升5倍转化率的方法,但是更聪明的手段是在用户来到网站之前就开始影响他们或者在用户在网站离开后说服他们回来。 下面这十条信息或许会和你以前所了解的CRO很不一样. 1. AB Test不过是个童话故事而已。 很久以前,有个聪明绝顶的转化率优化专家通过调整【字体颜色,行间距,按钮颜色,图片,等等】,让转化率提升了足足有5%的比例,他们一起幸福地生活着,完。 不过,你以为的转化率提升背后另有玄机。看下图,转化率一开始的确有提升,可过了一段时间后迅速下降至调整前的水平. 看起来就像是有人劫持了我们的转化率增长! AB测试会带来的结果是: 1.早期的lead消失了 2.转化率提升不能持续 当AB Test提升了转化率之时,很有可能因为你给了用户新的体验,一旦体验丧失了新鲜感,转化率自然也会下滑。 用户总是希望来点新的,你不能一辈子卖去年的旧货。就像投广告一样,一旦到达某个平衡点,即使再提升价格也无法获取更多回报,所以你的优化总有个尽头 说了这么多,AB测试还有 必要做吗,当然值得做!然而,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一年内提升十次5%的转化率并不能和提升50%的转化率划等号,增长不能持久是大问题。 同时,优化得越到位,负面影响可能会越明显。如果优化前转化率只有0.5个百分点,那上升空间很大,但是如果已经有6的转化率,AB Test的后果有五成几率会拉低转化率,影响销售。 2. CRO 的优化往往是数量和质量上的矛盾 在电商行业,一笔订单就是一笔订单。但是如果考核商机的话,请注意并不是数量和质量的简单交换。 数量越多并不代表质量越好,现实情况中,更高的转化率很可能会损害优质商机(MQL)的占比。比如下图: 请注意有时页面内容的改变也会提升leads的成本,比如赠送购物卡或者抽免费的ipads之类活动。 另外请记住,如果商机翻倍了,处理商机的 时间也随之翻倍。如果商机太多,有可能会导致损失 超优质的商机,联系到潜在用户的时间 周期越长,到达率和转化率也就越低。 3.平均的转化率已经很多年没有大的波动 过去几年,CRO的重要性已经被大家公认,也有层出不穷的案例告诉你如何让转化率翻了三倍。如果越来越多人开始从事CRO的研究,那么是不是可以看到整体行业产出的提升呢? 然而,今天的转化率基本上和15年前没有什么差别。 根据Wordstream的数据,搜索转化率的中位数是2.35%,然而排名Top10%的网站,也就是所谓的独角兽,转化率在11.45%甚至更高。 Wordstream每年都会分析这些数据,但是从来没有大的变化,如果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重视CRO,为何行业均值没有往上走呢? 4.通过提升点击率来提升转化率 点击率是转化过程中最重要的指标,为何,因为点击率越高,转化率也会越高。 有一个大型账户的数据可供参考,类似数据我们在许多账户中都曾发现过。但是单个账户的数据更有代表(如果统计多账户数据,由于行业和网站的不同,数据会受到污染) 用户如果愉快地点击了你的链接,也通常会愉快地发生转化。点击率提高两倍可以让转化率提升50% 需要注意,我不是指那些通过玩弄花样或者免费派送的方法提高CTR,如果只是在广告文案中添加了免费两字,CTR当然会增加,但是当用户来到网站发现不是真正免费的时候,转化率会跌的很惨。 因此,我想说的是具有个性化和独特价值,真正创新的Offer,能让你的目标受众对你想让他们买账的产品兴奋激动的Offer,马上行动! 从这个角度来看,CTR是个很好的指标 ,来观察你的Offer是不是具有吸引力,尤其是对不了解的用户来说,你的市场应该远大于已经了解你的那些吃瓜群众。 怎样才称得上是好的CTR,Google Adwords有个行业基准:: 提高CTR并打造的独特广告的诀窍有三: 1.聚焦在商业属性高的关键词上 2.使用个性化广告烘托出迫切购买和错失有多遗憾的感觉…